返回首页

色彩教学中形式感培养的重要性

在色彩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诸如色调、协调、对比、色彩搭配、色彩心理等概念的掌握和表达,却忽视线稿的创造这一重要形式,色彩作业的成功与否,一半取决于颜色,而另一半则取决于线稿的质量,笔者根据经验以为在色彩教学中应该重视形式美感的培养和表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不能总是“拿来主义”,养成学生的惰性。
    在基础色彩教学中,教师往往准备好大量的图片或线稿供学生作业用,如对比色练习、同形异调练习、互补色练习、协调练习、隔离练习、色调练习等,教师提供线 稿给学生,学生直接“拿来”按作业要求上颜色,快是快,颜色也好看,可长此下去,你不给线稿,他就无处适从,一定等你喂食,否则宁可饿死也绝不自己找食 吃,这种惰性让人回想起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懒婆娘脖子上套了个足够她一个月吃的大烙饼,丈夫于一星期后回来时发现她已经饿死了,故事 虽有过之,却令人想到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纵容了学生的惰性,长此以往,勤劳的人也变懒了。
    另外就教学效果看,学生对于这样的作品,总感到底气不足,形成不尴不尬的局面,因为这毕竟不完全是自己的东西,教师收藏也好,做范画也罢,总觉得缺少说服力,份量也不足,因此笔者以为这种“拿来主义”的教学方法肯定不是最好的模式。
其次是在教学中注重“原创”,学生成就感强,积极性高,“敝帚自珍”。
我们在课程的开始就应该要求学生自己画线稿,注重“原创”,给一根拐杖让他们动脑筋去找食物、去充实自己的画面,当然教师要“授之以渔”,授之以构形的基 本方法如错接、反复、倒置、嫁接等手法,构图的基本规律如对称、均衡、对比、协调、韵律等等,这样学生起步虽难,但在他们理解了这些概念后,他们敢干表达 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课堂气氛非常好,积极性很高,一幅接一幅好的作品产生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色彩教学比直接“拿来”线稿 的效果要好很多,一方面教师传授的知识面广,学生有机会欣赏大量的图片,对于形式法则的理解和表现有了进一步加深,增强了设计能力,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 望,另一方面也达到了色彩训练的目的,课堂容量扩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增多。
    学生面对从构形到构色都是自己原创的作品,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注视良久,眼神中显出不可抑制的满足,激动、骄傲、爱惜,自我鼓励、自我鞭 策等,学生在作业的完整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对他完成以后的学习是最好的镜子。教师在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往往能够发掘出学生的潜力,收到很有份量的作品,这 无疑是教学的一种积极的积累。
最后能够加强对形式美感的认知和表现。
    在色彩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于形式打交道,甚至于形式优先于色彩,因为我们的色彩只有依附于形式才能充分发挥色彩的魔力。我们往往以为上色彩课教好学好色 彩知识就可以了,造型是素描的事,所以我们在上色彩课时忽略对学生形式美感的引导和要求,以致学生对线稿的创新为零,我们不妨对学生作一些要求,要求学生 的色彩是依附在自己创造的线稿之上,当然有难度,我们可以放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借以提高鉴赏能力,再辅助以造型方法的讲解,以具体的例子作说明,这样 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视觉,那么学生对于形式美感的认识也就提高了,并且适应了对一些抽象概念的说法,如对称、均衡、对比、协调、韵律、肌理等,在构形 时,学生会用这些标准或多或少的去衡量自己的画面,事实也说明这一点,构形与设计能力加强,控制画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肯定,对 以后从事设计是有所帮助的,其实色彩中也涉及到节奏、对比度、肌理、反复等形式概念,我们把形式美感双重要求。在形式法则中我们反复提及如透明—不透明; 平滑—粗糙;静止—运动;多—少;大—小;高—低;厚—薄;宽—窄;明—暗;柔—硬;轻—重等要素,学生在创作线稿的同时会或多或少地去考虑,这样设计意 义上的形式美感与色彩就可相得益彰。

基于以上几点理由,笔者以为,在课时较紧张的情况下也应该挤出时间让学生去构图构形,然后再构色,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色彩色彩知识美术知识绘画知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
  •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就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做一初步探讨。 一、 色彩与感觉的结合 国外的实验机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实验。他们将参加实验的人员分为两组,A组的人全部蒙上眼睛,B组的人不蒙眼睛...

  • 儿童美术知识之色彩知识

    儿童美术知识之色彩知识,色彩象征、色彩组成、色彩对比、色彩调和...

  • 色调在绘画中的作用

    学生在作画的时候老师经常告诫要把握住画面的基本和整体色调,只有把握了色调才能统一画面,那么什么是色调呢?它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 色调的含义:简言之就是色彩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