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二四节夏有禹

  【原文】

夏(1)有禹(2), 商(3)有汤(4),

周(5)文(6)武(7),称三王(8)。

夏传(9)子(10),家天下(11),

四百载(12),迁(13)夏社(14)。

【读音练习】

夏(xià) 有(yǒu) 禹(yǔ),商(shāng) 有(yǒu) 汤(tāng),

周(zhōu) 文(wén) 武(wǔ),称(chēng) 三(sān) 王(wáng)。

夏(xià) 传(chuán) 子(zǐ),家(jiā) 天(tiān) 下(xià),

四(sì) 百(bǎi) 載(zǎi),迁(qiān) 夏(xià) 社(shè)。

【字词义解释】

(1)夏:朝代名。

(2)禹:夏朝开国的第一个君王。姓姒。是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玄孙。是圣德之君。

(3)商:朝代名。

(4)汤:商代开国的君主。姓子,名履,又称成汤。是圣德之君。

(5)周:朝代名。

(6)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建国于岐山下,称为“西伯”。死后,被尊为“文王”。是圣德之君。

(7)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的儿子。是圣德之君。

(8)三王:并非实指三人,而是指夏、商、周三代的圣王。

(9)传:传位。

(10)子:儿子、子孙。

(11)家天下:指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国家就像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

(12)载:年。

(13)迁:改变。

(14)社:社稷(音记),指国家。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时候帝王、诸侯一定设有社稷之神,社稷随着国家而存亡,故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译文参考】

夏朝的开国国君是大禹,商朝的开国国君是成汤,周朝的开国国君是文王和武王。他们都是夏、商、周三代时才德兼备的圣王。

夏代的君王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从此以后,天下就象自己的家产一样,由子孙继承下去。经过了四百多年,夏桀在位,暴虐无道,因此商汤起兵讨伐夏桀,得到天下,夏朝也就结束了。

【问题讨论】

(1)怎样的国家领导人值得老百姓的爱戴与敬重?可否举你所听过的例子(古今中外皆可)作说明?

(2)请比较“家天下”和“禅让”的君主传承制度有何异同?

【故事天地】

大禹治水

鲧治水九年不成,大禹接续父亲鲧未完成的遗志,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率领20多万施工群众,展开巨大的治水工程。并带头挖河修堤,废寝忘食,不辞劳苦。他累得手上长满老茧,小腿汗毛被磨光了,由于长期泡水,连脚指甲也脱落了,人们看到他都感动得落泪。

大禹是个大公无私、意志坚强的人,想到遭受水害的百姓苦不堪言,深知治水任务事关重大,所以新婚第四天,就毅然告别妻子到治水工地。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路过家门,他的妻子刚生下儿子启,家里传来婴儿哭声,他怕延误治水没进门;第二次路过家门,儿子会叫爸爸了,但工程正紧他还是没进去;第三次过家门,已经10多岁的儿子使劲拉他回家,大禹慈爱的摸摸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很忙,又匆忙离开。

相传大禹为民治水的精神,感动天神前来相助,天帝派伯益焚烧山林沼泽的草木,畅通水道;应龙帮忙测量,导引水路。伏羲赠「玉简」,以测量天地;神龟献“洛书”(注),依此法治水。神女瑶姬用神力帮忙打通巫山水道,洪水直向大海奔去。

大禹治水十三年,历尽艰险,终于平息了为害22年的洪水灾害。由于大禹仁爱宽厚,以百姓疾苦为先,深受人民爱戴,所以舜把帝位禅让给他。禹即位后,国号夏,晚年把帝位传给益,但禹的儿子启很贤能,禹死后百姓推举启继承帝位,从此开创了世代相传的“家天下”制度。

注:相传伏羲氏时,黄河出现龙马(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身披龙鳞),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以此作八卦。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大禹据此制定《洪范》这部治国大法。洪,大。范,法则。洪范即天地之大法。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可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源。

商汤灭夏

夏朝传了十几代之后,最后亡于夏桀的手里。夏桀不知道修德勤政,只知吃喝玩乐,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怨声四起。后来成汤出兵攻夏,在历山打败夏兵,将夏桀放逐到南巢,桀就死在那里。夏朝从禹建国到桀亡国,历时四百多年。

成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成汤是一位能礼贤下士、体恤百姓的贤君。成汤时曾遭遇持续七年的大旱灾,占卜后决定必须拿活人献祭,才能求雨成功,解除旱象。成汤听了,不忍牺牲百姓的生命,说:“如果一定要有人做牺牲,那就让我来吧!”并向上天忏悔,上天被他的诚意所感动,降下大雨,解除了旱象。

【心得写作单】

(1)从夏朝的建立到衰败灭亡中,你看到了什么?君王修德重不重要?民心向背重不重要?

(2)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我们联想到,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也有类似的大洪水故事,找一找,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