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读《孔子学堂》有感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的思想是“仁”和“礼”。《孔子学堂》主要以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知识和解答疑难为主,采用的写作方法多是议论,弟子们围绕孔子选的主题,结合实际,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最后再由孔子评价总结。
  《孔子学堂》是由吴祚来先生撰写的,它分为三卷,分别是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倡导人文、直面社会;追求真理、君子人格为要点。过去我们阅读孔子《论语》,它大多是需要我们去背诵的,而《孔子学堂》就不同了,它倡导我们多思考。在《孔子学堂》这套书中,孔子的形象被复活了,孔子老师不仅有童心,有时还会严厉批评弟子呢!他与弟子们不断讨论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弟子们发现的。通过讨论,互相激发灵感,使《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得以重现在新的文本中。通过阅读《孔子学堂》不仅可以得到道德教益,还有文学趣味上的享受。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朋自远方来”这一课,它的主题是以快乐为主。孔子老师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很快乐的。听到这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引发一些思考,他的弟子也不例外,有的问:那附近的朋友来了就不快乐吗?有的问:那如果那些朋友是来讨债的呢?等等,可是孔子老师的回答都是快乐并加以分析。从而我们联系到了一句经典名句,那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说明孔子有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宽容之心,做什么都快乐!
  还有一课也想与大家分享,那就是“父为子隐”这一课,我想有不少读者会对文中孔子的话产生不解。故事是这样的:叶公向孔子讲了一个故事,是父亲偷了羊,他那正直的儿子告发了父亲,父亲不仅赔了羊,又坐了牢。孔子听后便说自己的家乡若发生了这种事父子俩一定会互相隐瞒,叶公便觉得奇怪,以为是孔子老师家乡风气不好,孔子老师的回答是:父亲一时错,偷了别人的羊,如果儿子偷偷还回去,不去举报,会更好。如果官府举报,父亲犯了罪,他在村庄里就难以做人了,也自然就会更憎恨儿子,父子俩的情感也就破碎了。读到这儿想必大家一定也有和我一样的疑惑,儿子告发父亲,是为父亲好才对呀?如果不去告发,父亲一错再错怎么办呀?那就是思想方面的问题了,儒家思想为“仁爱”和“礼让”,自然做法也不同了,恰恰与法家相反。这件事又让我想到了我大班的时候,因好奇心极强,见同班小同学有一个新的小玩意儿,便很想得到,于是偷偷藏了起来,放学后,妈妈却在我无意间发现了,并且悄悄还给了该同学。我知道事情被识破,妈妈也没怪我,我也就当这是没发生,但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敢再犯了。
  另外“孔子误会颜回”这课,大家一定也想知道孔子误会颜回什么事吧,为什么会误会他呢?是这样的:一天中午,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来煮饭,当饭要熟的时候,孔子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当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说道:先人曾说,吃饭应该让长者先食,如果不这样,就是失礼。颜回一听,想到自己刚才的举动,连忙解释说是误会,是刚刚看到有杂物掉到锅中,把弄脏的饭粒捞起来,想扔掉,又想到这粒粒小米来之不易,就放在口中吃了。孔子把这故事告诉弟子们,说道:我们总是说眼见为实,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最可靠的也不是心,因为心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子路就问孔子:那什么最可靠呢?孔子老师的回答是交流,要与人交流,不同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样真相就容易呈现。有时,得到真相是需要时间的。但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见,公开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才能达成共识,也至少不会造成误解!
  瞧,孔子老师的言行举止都充分体现了他主张的思想“仁”和“礼”吧。《孔子学堂》让人感悟很多,受益匪浅,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关心、谦让他人,要孝顺、懂事,凡事要让长辈为先。希望没阅读过的同学有空能去翻翻看看!这套书尽可能复现孔子时代的社会情境,使我们获得更多关于孔子与他所处时代的知识!
                         季延初级中学 初一五班 陈银菲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