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您先 登陆 或者 注册

《儒林外史》有什么艺术特色?


提问者: 匿名
等级:
时间:12-22
悬赏:5
解决时间:2011-12-29 09:42
最佳答案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鲁迅所说的“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的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原型、许多人情世态,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加以典型的概括,从而显露出幽默的讽刺锋芒。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取得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深刻的批判作用。同时,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总之,《儒林外史》运用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它的不合理的讽刺手法,其讽刺艺术不仅分寸掌握恰当,而且能将矛头直接指向罪恶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人身攻击。它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儒林外史》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语言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面前。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儒林外史》的结构艺术。《儒林外史》的结构,正如鲁迅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串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难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和谐的。
《儒林外史》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使它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晚清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等显然是受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影响,并在结构上也有所模仿。我国新文学的伟大作家鲁迅,极其推崇《儒林外史》,他的战斗的文学传统特别在讽刺手法的运用上,和《儒林外史》也有一定的关系。
回答者:匿名
等级:
时间:12-22 05:19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100% (3)
不好 0% (0)
提问者对最佳回答的评论:
好详细啊,受教了。谢谢
其它回答 共 2 条
鲁迅所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就是对其讽刺艺术的概括。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儒林外史》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相,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形象自身的言行构成讽刺。对哭贡院的周进,中举发疯的范进,宣扬举业的马二先生等,作者均未显出任何褒贬,做出任何评价,但这些形象本身,无不产生讽刺效果。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儒林外史》也并不排除夸张,但这夸张也是委婉而含蓄的。另外,《儒林外史》也通过人物性格发展变化所构成的前后对比形成讽刺。例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等,在对比中取得了讽刺的效果。
回答者:露露
等级:皇冠小鸭
时间:12-23 03:01
<儒林外史》的语言艺术。《儒林外史》语言特点是准确、洗炼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样,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面前。吴敬梓学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
回答者:芭比
等级:皇冠小鸭
时间:12-26 02:14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字数200字以内
总积分排行
数学老师 123140
语文老师 113270
物理老师 100200
政治老师 100150
旦旦1号 13700
露露 8950
郇思瑶 6470
芭比 5950
suqi 4967
lucky 3986